首页 > 专题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珍惜人生第三个黄金时代——将哲学的思想融入环境保护中施问超

珍惜人生第三个黄金时代——将哲学的思想融入环境保护中施问超
1508121193   评论:0 点击:

      为什么把退下来之后的岁月叫做“第三个黄金时代”,一是为学计算机,我在市老年大学学英语受到的启迪,老年在英文里有第三的涵义。二是中央提倡老有所为,现实中很多大家都很长寿,叫做“先生七八九”(七八九是指活到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三是1998年,我在南京大学参加化学系三年级校友毕业30周年(1968~1998)联谊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出“再干30年”(1998~2028)的口号,引起很大反响。综上,2009年,我作为学员向老年大学校刊投稿,将稿件的题目定为“人生的第三个黄金时代”。
      退二线转眼16年了,退休也有12年了。值得自己回忆的是:2004年,我第三次连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第六届);2011年,出版《环境保护通论》(标准书号:ISBN 978-7-301-18851-4/X·0046),凝聚了我多年从事环境保护的感悟。同年晋升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实现我多年的心愿;2015年出版《现代化工企业管理》(标准书号:ISBN 978-7-122-12953-6)、《绿色化工环境保护导论》(标准书号:ISBN 978-7-5111-2543-1);2015年当选盐城市环境保护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2017年出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研究》(上、下册)(标准书号:ISBN 978-7-5650-3279-4)。除在《现代化工企业管理》中为第一副主编外,其他3本均为主编。据不完全统计,16年发表文稿28篇,其中调研报告和征文获奖5篇。退二线以来16年学术成果表见附一,由我主编的3本书的封面见附二。实践表明,调查研究、撰写论文,著书立说相互交织,相互推进。
      一、调查研究
      留心处处是学问,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一是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破格聘我为“省厅特聘调研员”,因为特聘对象为省辖市退下来的正职环保局长。2001~2006年先后参加省厅组织的6次调研,让我呼吸到全省乃至全国的新鲜空气,充实了自己,保持了业务上的连续性。二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系统生态研究室聘我为客座研究员,参加编制第二轮大丰生态市规划。其间,既能了解大丰的实际情况,也能向中科院专家学习生态学前沿知识。三是经大丰市环保局同志推荐,2007年我又一次跨进高校——盐城工学院,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萌发编著《环境保护通论》的强烈意愿,2008年(工学院校庆50周年)《通论》正式立题,2011年出版,成为我晋升正高的决定性依据之一。四是参加主编《现代化工企业管理》,历时5年,实际上是在化工企业学习和调研的5年。调研,一长知识,二出报告,出文章,三有助于出书。调研报告中有3篇获奖:
      《浙江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察报告》,载入《第四届全国环境保护优秀调研报告文集》(国家环保总局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获本届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曾刊于《生态经济通讯》2006(6)。该考察报告的资料来源是江苏省环保厅农村环保调研课题组织去浙江考察,走访省委农工部和实地考察安吉、舟山等地获得的资料。
       《环境保护模式的调研报告》,载入《第四届全国环境保护优秀调研报告文集》(国家环保总局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获本届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并获盐城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盐政发[2008]202号)。该调研报告的资料来源是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法制调研课题组织去淮安、徐州两地调研获得的资料。
      《环境哲学与历史性转变》获得江苏省环保厅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2006年)。该文被《生态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收录。
      二、撰写文稿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论文和其他文稿无一例外都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总体而言,应该是做什么写什么。
从事环保工作以来,我的70余篇论文,一根红线就是研究环境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寻求环境与经济“双赢”。前期以生态农业、自然保护为主,后期以环境经济、环境哲学为主。其中《排污收费与价值规律》【《环境污染与防治》1981年(5)】是第一篇环境经济论文。
     退下来之后,为响应中央关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号召,我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环境保护——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体会》【《污染防治技术》2005(2)】的“作者简介”中首次把环境哲学作为我的研究对象。对我研究环境哲学而言,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退二线以后撰写约30篇文稿,一半以上以哲学名义命名,如对立统一、哲学思考、哲学属性、环境哲学等,表明文稿的重心向环境哲学研究转移。
     【施问超退二线以来16年学术成果(2001.5~2017.6)表】
     其中有几篇文稿有一定的代表性:
《环境与发展的对立统一》,发表于《环境导报》2003(4)上。确立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环境哲学的研究对象。
《论环境工作的哲学属性》,发表于《生态经济通讯》2004(10)上。这是首次对环境保护作哲学阐述。
《从环境哲学角度看历史性转变》,发表于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管的《环境经济》2006(7)上。获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此稿从以电子邮件发出到录用电话不到一个小时,是审稿最快的一篇。此稿原题为《环境哲学与历史性转变》,被《生态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收录。
《试论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基本属性——从环境哲学角度看环境保护的新道路》,发表于《污染防治技》 ,2009(5),为研究“中国环境保护之道”首开先河。
《“应急治太“之辩证思考》, 2011年12月,载于《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原题为《坏事变好事——应急治太(太湖)之辩证思考》,发表于《污染防治技术》2006(6)上。
     2012年发表于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通讯》2012(12)的《环境哲学观浅析》(节选)一文,原题为《我的环境哲学观》,可作为我对环境哲学思考的较为系统地小结。其核心是:环境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与发展,环境与经济是环境与发展的主要矛盾,经济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从经济方面抓环保方是正道。主要表现为国家发改委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必须抓环保,因为他们对保护环境负有主要责任。
     出书也可以出论文,编著《环境保护通论》过程中,为深入研究并宣传书中的主创观点,由我执笔与团队成员联名发表5篇论文。它们分别是《试论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基本属性——从环境哲学角度看环境保护的新道路》《试论规划环评的基本属性——学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体会》《中国总量控制实践与发展态势》《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态势》《论污染防控与生态保育》。
     近年来,由于主要精力用于写书,撰写论文不多,但征文往往会激发论文创作欲望,所以撰写征文和建议成为我新的创作形式。建言献策和书写征文,亦可进一步深化对相关问题的哲学思维。征文获奖的有:
环境经济政策实践与创新征文《环境经济政策架构之哲学思考》,荣获《环境经济》杂志社颁发“环境经济政策实践一创新”参与奖(2013-12-30)。
     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环保系统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环境立法的哲学思考》,获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颁发的三等奖(2014-04-09)。
此外,盐城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征文《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创立前后》,发表于《盐城往事(1978—2008)》(盐城文史资料第25辑),凤凰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篇征文对我而言,意义不同寻常,它记录了我一段难忘的历史。
我还先后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和2014年全面修订《环境保护法》向国家发改委和全国人大建言,提出我的建议并阐明理由,尽到一个公民的责任。
     三、著书立说
     30多年来在一个领域不断地撰写论文是一个积累过程,也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论文的集聚和思维的升华是著书立说的基础。从撰写论文到著书立说是一个质的飞跃。我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1951~1968)全程由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著书立说旨在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为什么写这些书?】
     在中央繁荣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政策的鼓舞下,我对研究环境哲学进而创立哲学环境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前几年,受到南京大学左玉辉教授《环境学》理论的影响,我开始琢磨将“环境”由前缀变后缀,将“环境哲学”蜕变为“哲学环境学”,旨在强调环境保护在学科中发挥主导作用,使之成为一门新学科。我拟分三步推出,一是2011年出版的《环境保护通论》主色调是“将哲学的思想融入环境保护中”,并在环境科学体系之环境学系列中首次提出“哲学环境学”这个学科名词。第二版《环境保护通论》经国家出版总署批准,定于2018年4月出版。二是2017年出版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研究》推出哲学环境学框架,包括哲学环境学的含义、基本观点、理论基础、研究重点等。将“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和实践第一的认识论是哲学环境学的理论基础”印在下册的封四上,张显哲学环境学的内核。扼要地说,哲学环境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学说为指导,研究环境与发展的运动规律并用以指导环境保护的学问。三是近两年将出版《哲学环境学——中国环境保护之道》,作为创立哲学环境学的开山之作。
 
     从2001年5月退居二线算起,转眼16年有余。十几年的实践告诉我,退下来以后,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可以说进入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三个黄金时代。与三十五(岁)左右、四十五(岁)左右这两个黄金时代相比,一点都不逊色。因为他干的是自己想干的事,内在动因强,自觉程度高,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可能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些,许多大家(大学者、大科学家、大学问家)都工作到八九十岁,越老越精神。处理得好,对身体也有好处。从事脑力劳动,可以锻炼大脑,延年益寿,实现事业和健康“双赢”。
错误报告  分享到: